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王朝
第十一章 九千岁
更新时间:2018-10-23 14:40 | 字数:4058 字

紫禁城中,文武百官身穿正服,等待天启皇帝的上朝。早朝尚未开始,惶惶不安的官员们开始在私低下窃窃私语。

“陛下今天不会又不上朝了吧?”一名身穿绯色绣云雁官袍的官员低声道。

另一名官员说道:“自从十几天前那次遇险之后,皇上的身体每况愈下,这段时间更有恶化的趋势,看来,这朝廷都快成为魏忠贤在主事了。”

这时,朝堂之中传出一声尖锐的叫声:“早朝开始,请文武百官进殿。”

随着这一声叫声,文武百官纷纷走进朝堂之中,大殿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殿中央的龙椅之上,坐着一名身穿龙袍的青年男子,青年男子长相还算俊朗,只是脸型瘦削、面无血色,使他看起来与死人无异。他便是大明天启皇帝②朱由校,本来,朝中的不少事务,其实都是由魏忠贤在主持,朱由校也并未将上朝议事当一回事,再加上身体虚弱,也有一段时间未上朝议事,今日能上一回朝,已是难得。

朱由校脸色苍白,汗滴不时从他的额头冒出,就连那象征着皇帝威严的龙袍,也被汗水沁湿。#_#

几声咳嗽声之后,朱由校终于开口了,每说一个字,都显得那么艰难,似乎也预示着他的身体虚弱得了极点,就好像都说一个字,都有可能让他因虚脱而昏倒在朝堂之上。

然而,朱由校所说出来的话语,却是让朝堂之中的每一个官员大失所望:“诸位爱卿,各地有何要事禀报,若是没有的话,便退朝吧。”

朝堂中的官员们个个默然无语,因为他们也明白,这朝堂之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九千岁魏忠贤来主持的。

这时,一名身穿绣孔雀的中年官员走上前来,辑手道:“臣有事启奏。”

朱由校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失望,此刻的他并不想浪费时间在这朝堂之中,极度疲惫的他,只想回到自己的寝宫之中休息。

“有何事?禀、禀报上来吧。”

中年官员禀报道:“启禀皇上,潮州海域海盗猖獗,大肆劫掠来往商船,甚至在近日抢夺了潮州一地所交纳的税银。若长此下去,不仅有失陛下天威,而且也会助长海盗的不正之风。”

朱由校似乎并不太在意此事,脸色淡然地说道:“不过是平常的海盗作乱罢了,这样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将此事交由潮州当地的知府或是东厂来便可。”

中年官员喊道:“皇上,海盗猖獗绝非小事啊。我朝太祖皇帝开国不久,就有海盗陈祖义②家族横行于东南亚。起初朝廷并未在意,以至于陈祖义后来肆无忌惮,更自立为王,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等到后来永乐陛下使郑和出海之时打败陈祖义,并将其斩首,方才将陈祖义的势力剿灭干净。当年万历陛下在世之时,又有潮汕海盗林凤作乱,更一度攻入马尼拉(没错,就是菲律宾的马尼拉,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在我朝水师和西班牙军队联合之下,方才将其剿灭。由此可看出海盗之祸,绝不容小觑。”

“赵顺延赵大人,此言差矣。”一把尖细阴森的声音响起。

中年官员向上望去,一名六十岁左右头顶梁冠,身穿蟒袍,腰配装金饰玉腰带的老者缓缓走上前来。老者两眉发白,两鬓之中夹杂着不少的白发,虽然年纪不小,但并未让人看出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想必平日也是养尊处优惯了。

“魏公公,这朝堂之上,似乎还轮不到你来议事。”赵顺延冷声道。

这名蟒袍老者正是权倾天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及东厂督主魏忠贤,魏忠贤也不作答,只是朝向朱由校,双手作揖,道:“皇上圣明,此事交由我东厂执行便可,无需大动干戈。如今这潮州海盗并无当年陈祖义、林凤之辈的雄厚实力,交由我东厂来办便可,小的愿为皇上解忧。”

朱由校听言龙颜大悦:“好啊,魏忠贤,你果然如你的名字一般啊,这件事就交由东厂去办,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那么今天的朝会,就到此为止,退朝吧。”

随着朱由校身旁的宦官的一声“退朝”,文武百官纷纷退出大殿,魏忠贤看着赵顺延,露出一丝胜利的笑容,随后走出大殿,赵顺延冷哼道:“不过是个阉人,也敢来干预朝政。”

走出大殿的魏忠贤听言,突然停下前行的脚步,但也只是停下那么一会儿,魏忠贤又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

三更之时,赵府之中。“咚!——咚!咚!”的响声响起,一名更夫敲着锣,走在大院之中。一阵秋风吹过,将赵家家主赵顺延的房门打开。更夫走到房门前,正要将房门关闭,却发现家主赵顺延的帐子打开着。于是便走上前去,看着睡在床上的赵顺延,平日赵顺延睡觉之时,总有呼噜声,可今日却毫无声响。更夫出于好奇,伸出手去,查看赵顺延的气息,竟发现赵顺延已经没了生息。

“快来人啊,大人出事了!”更夫急忙跑出房间,大声呼救。

东厂,一名身穿黑色夜行服的青年男子快步走入大堂内,大堂堂前树立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青年男子穿过牌坊,走入内堂之中。

内堂中间,魏忠贤一身黑袍,正坐在一把银制的铁椅之上,一旁站着一名三十来岁,身穿飞鱼服的男子。

黯淡的烛光之下,青年男子还是认出了那名身穿飞鱼服的男子,西厂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许显纯本是驸马许从诚之孙,而且相貌堂堂,武艺精湛,却为了高官厚禄,心甘情愿成为魏忠贤的走狗,实在令人唏嘘。

坐在银椅上的魏忠贤突然开口:“咱家叫你办的事,都办妥了吗?”

“哦,是的,千岁,属下保证无论是谁去检查尸体,得出的结论都只会是赵顺延是自己断气的。”青年男子满脸的自信,对魏忠贤禀报道。

魏忠贤满意地点点头,笑道:“干得很好,卓不破,咱家很赏识你,只要你忠心为我效力,以后,自然是前途无量。”

“多谢千岁夸奖。”卓不破急忙叩谢。

“但是,若你做出了让咱家失望的事的话,比如…。”魏忠贤突然转变语气,内堂之中,气氛突然转变得凝重起来。两名锦衣卫拖着一名衣衫褴褛、鲜血淋漓的男子走进内堂,随后将男子扔在冰冷的地面。

魏忠贤指着这名男子,冷声道:“这个人叫彦彬,本来是咱家看中的一名小旗,本来还想好好培养他。不料,在半个月前,他运送潮州的贡品时,被海盗给劫了,而他,却贪生怕死,自己逃了回来,你说,咱家该怎么处置他?”

卓不破冷声道:“辜负千岁的期望,自然该杀!”

魏忠贤哈哈一笑:“好,很好,哈哈。”

笑声过后,魏忠贤又转身对堂下的男子说道:“颜彬,咱家给你多一次机会,如果你能在十个回合内将卓不破杀了。那么,咱家非但不杀你,还会好好赏赐你!来人,拿刀给他们俩。”

堂下的颜彬接过一名锦衣卫递过来的绣春刀,转过身去,看着一旁的卓不破,脸上露出浓烈的杀意。

卓不破同时接过一把绣春刀,随后正色道:“一直以来,我都很想试试我的出刀的速度,如果对上其他的锦衣卫会怎么样?可惜却没什么机会,因为锦衣卫之间禁止私斗。不过今天,我却是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终于可以试试我的刀速了!”

“找死!”颜彬挥舞绣春刀冲上前去,一刀劈向卓不破,卓不破将绣春刀挥起,挡下颜彬的斩击。随后,又是一剑,直挑向颜彬喉咙,颜彬急忙向后跳去,方才闪过这足以致命的一击。

“去死”颜彬一声怒喝,挥刀冲向卓不破,两把绣春刀劈在一块,凛冽的刀锋,甚至将蜡烛灭去,只剩下刀光在黑暗之中不断跳动。突然,刀光不再闪起,魏忠贤叫人点起蜡烛,只见卓不破缓缓将绣春刀放入刀鞘之中。魏忠贤好奇地看着卓不破,不明白他为何停下,便又看了颜彬一眼。

不看还好,那一瞬间,魏忠贤倒吸一口冷气,堂下的颜彬,那里还是完整的,全身上下,竟然都是刀砍过的痕迹,鲜血不断从伤口沁出,“蓬”的一声,颜彬的身体突然爆裂,化成无数块肉块。

更多精彩小说阅读请到书*丛*网:www.shucong.com

魏忠贤吓得靠在椅子上,脸色变得铁青,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不轻,纵然是一旁武艺高强的许显纯也着实被这一幕所震惊。竟然能在瞬间将一个大活人分尸,以他的能力,也绝对无法做到这地步。这名叫卓不破的年轻人,不仅武功深不可测,而且心狠手辣。幸亏,他现在是在魏大人的手下,若这样的人成为对手的话,那简直不可想像,许显纯心中想道。

卓不破突然跪下,向魏忠贤谢罪:“属下该死,令千岁受惊。”

在短暂的停歇之后,魏忠贤迅速缓过劲来,满脸笑容地对卓不破说道:“好好好,果然厉害,咱家果然没看错你,卓不破,你现在身居何职?”

“回千岁,属下现为锦衣卫力士。”卓不破回答道。

魏忠贤有些不敢相信:“什么?才力士?嗯,这样吧,从今日起,升你为锦衣卫千户,如果你能做得让咱家更满意的话,到时平步青云,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多谢千岁,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以报千岁知遇之恩。”

魏忠贤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道:“如今,潮州一带,海盗肆虐。前些日子,甚至抢了上交朝廷的贡物。这贡物之中,也有些是潮州知府送与咱家的情礼,咱家在早些时候也向皇上接下了剿灭海盗的任务。不过,咱家由于还要帮助皇上处理事务,替皇上分忧,所以脱不了身。这件事,便交给你来做吧,只要你能顺利将海盗剿灭,咱家重重有赏。”

“是,千岁,属下立刻着手此事。”说完,卓不破便快步走出内堂,暗淡的烛光照在夜雾之中卓不破的脸上,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彷佛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周末,大爆发,更新两章)

①指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年少之时净身进宫成为宦官。在天启即位之后渐渐得势,深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信任,并执掌东厂,魏忠贤专权时期,厂卫横行。而魏忠贤,也自称为九千岁,在其辉煌之后,天启七年(1627)八月,天启皇帝朱由校病故,终年仅23岁,而接下来即位的,则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同年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滴发凤阳守祖陵。在这之后,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生不如死,最终上吊自杀。

②指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清军势力日渐壮大,为日后清军入关埋下伏笔。同时也是明朝著名的文盲皇帝,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朱由校乐衷于木匠活,多数时间都花在自己的爱好之上,每当引绳削墨,热衷于木工时,魏忠贤便奏事,朱由校厌烦,就全权交付魏忠贤处理,由此得专擅威福,明宦官专权至此达到顶峰。1627年8月,明熹宗朱由校出游之时不慎落水,差点淹死,及时得救,却因受到惊吓而落下病根,身体日渐衰败。加上滥用尚书霍维华所进献一种所谓的“仙药”灵露饮,最终于1627年阴历八月病逝,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