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言情 > 桑榆情缘
正文 楔 子
更新时间:2016-04-17 18:48 | 字数:1578 字

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续下了好几天,今天凌晨终于云开日出,老天爷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伴随着前几日的绵绵秋雨,北方的气温逐渐凉了起来。清朗的秋风沁着槐花的香气,穿过无数道空隙迎面扑向我们;只有入冬才佩戴的各色绒帽,大姑娘们提前戴在了头上,长长的秀发垂落在腰间,仨一群俩一伙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公路旁,凋零满地的花朵连同那些明黄色的梧桐落叶在忙着给县城灰暗的地面涂擦上另一翻色彩;公园里已现枯黄的草坪渐渐泛绿,有的又长出了新芽。

雨后的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时卷时舒,像游动的羊群,迁徙过后露出湛蓝的天空。忽然,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跃然东方天际。她像座桥,一座连结心灵的“七色桥”,她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希望跨过这座美丽的“七彩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恋人更加甜蜜,家庭更加幸福。

这时,从“七彩桥”的桥头走来一对老者,虽然均已年逾古稀,但步履轻盈,先生腰板儿挺直,童颜鹤发,声若洪钟;女士身材均称,步履轻盈,燕语莺声。他(她)俩相互搀扶着边走边语,在众多路人的咋舌和赞许声中向市内走去。

这对儿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本县自解放以来年逾八旬才走进结婚殿堂的一对“新人”。

先生名叫李扬,今年八十二岁,是全县为数不多的老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参加了一九四九年国庆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全国解放后赴朝参战,流过血,负过伤。后来年龄大了,经部队批准转业回到了家乡,县领导把他安排在了区旅游局工作,一九八七年离职休养。#_#

女士名叫张帆,今年八十岁,早年参加革命,在部队一直从事后勤保障工作,最大的业余爱好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唱歌跳舞,是当时部队出了名的独唱演员。全国解放后,开始几年去了新疆建设兵团,后来因家庭困难经组织批准返乡到县机械厂当了一名车工,再后来厂子规模不断扩大,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上级决定在该厂成立当时全县唯一的厂工会,张帆调到工会负责维权方面的工作,直至一九八四年退休。

二老虽然都已退休,但始终没闲着,李大爷除经常到各小学宣讲革命故事外,还兼任区誌编写组的组长。每天的工作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为了得到准确、详实的历史资料,他带领编写组的同志翻山越岭,跑遍了全县的乡村和农户,踏访了一千多名老党员、老干部,特别是久住本县的老同志,基本都走访了一遍。经过几年的辛苦工作,一本长达四百多页、二十多万字的县志呈现在全县人民面前,像是打胜一场战役似地,李大爷总是乐呵呵的。

张大娘退休后直接到居委会帮助工作。可能是没有什么牵挂的原因吧,每天起得特别早,没黑没白的走东家去西家,哪家有了矛盾或小辈儿不孝顺,都会有她的身影。小孩见着叫张奶奶,年轻人见着喊张大娘,上了年纪的人见着都称作老姐姐。

就是这么一对老者,一个月前还是单身,一个偶然的机会二老才得以相见,久违的情感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在好友的撮合下,苦苦追寻八旬情缘的两位耄耋老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今天,他(她)们手牵着手迎着雨后的彩虹,到区民政部门拍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结婚照,领取了鲜红的结婚证书,从此结束了单身的寂寞,搬进了用一辈子心血购置的两室两厅的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结婚那天,前来祝贺的人们源源不断,远亲近邻,同学朋友,战友同事及儿时的小伙伴儿有数百人之多,由居委会牵头,敬老院给二老举办了一场热闹而隆重的婚礼。曲终席散,二老在亲友的簇拥下进入了洞房。

床头的灯光慢慢黯淡下来,二老紧紧地依偎在床尾的红色缎被上,手捧着鲜红的结婚证书,看着上边贴着的满脸纹皱但透着幸福的照片,两双老眼模糊了,晶莹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滴在了崭新的缎被上。他(她)俩含泪的双眼对视了良久,好像有很多话要说,特别是这些年的沟沟坎坎和离别后的寻觅,使他们话语不断,有时哽咽,有时欢笑,往事像电影一样萦绕在二老心头,直到晨光初照,彩虹隐退,他(她)俩还在回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